12月10日晚,包懿老師在大報告廳開講“從無錫民俗看吳地文化”,物聯網學院近500名同學現場聆聽了講座。
講座從《泰伯奔吳》的故事切入,從故事中同學們了解到泰伯奔吳前的吳地,生產力與文明程度和黃河流域的中原相比要落后很多,太湖一帶的原住民以部落氏族的形態(tài)生存繁衍,泰伯來后手把手地教會人們畜養(yǎng)家畜,植桑養(yǎng)蠶,言傳身教地開化先民,勤勤懇懇地建業(yè)興邦,使曾經貧瘠的“荊蠻”變成為了富庶的“江南”,泰伯也因此被尊為吳文化的始祖,被孔子稱頌“至德讓天下”而載入史冊。
包老師還為同學們介紹了梅村的由來、江南名園梅園與泰伯的淵源以及吳地的民風民俗。重點互動了南北方飲食與過年差異,提問了同學們所了解的各地過年特色飲食,PPT展示了無錫過年的必吃菜,如蘿卜、蛋餃、響油鱔糊、肉釀面筋、八寶飯等菜肴,盡管現場并沒有這些美食,可同學們還是好似真的聞到了獨屬于吳地美食的芬芳。
講座緊緊圍繞吳地歷史風俗展開,內容非常生活化接地氣。同學們在爭先恐后回答問題的同時,對吳文化有了更深入地認識;很多同學紛紛表示,要充分利用在蘇信學習的機會,在青春最美的時光,去品味吳地風俗,領略吳文化的精髓。
(撰稿:吳芳 審核:顧偉麟)
